找到相关内容77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诸恶莫做、众善奉行、净化身心

    要想离苦得乐,必须去除自己错误,以佛陀知行为知行,这样才能得到永恒快乐。通过身不做杀、盗、淫,口不说妄言、绮语、恶口、两舌,意不造贪、嗔、痴,如此不断薰习,广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...,指示正知正见、如实道理,犹如舟筏,我们才可依此而脱离苦海。这浩如烟海教戒,归纳即为三句:诸恶莫做、众善奉行、净化身心。祇要我们对此深信不疑,持之以恒躬身实践,终有一天会离苦得乐,达到永恒安乐...

    德浩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1785448.html
  • 佛教慈善理论来源与实践

    生命充满永恒快乐。佛教种种修持法门中,慈心观及悲心观,乃至“慈悲喜舍”四无量心圆融运用,都与慈悲理念密不可分,因而慈悲度世精神是大乘佛教之中心,是一切菩萨道基础。其次,佛教报恩思想是佛教慈善...   佛教慈善理论来源与实践   作者:慧弘法师   慈善是指对人关怀,富有同情心。慈善不仅包括物质层面帮助,而且还涵盖精神层面关怀。佛教慈善作为社会慈善重要组成部分,有其充分...

    慧弘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3091860.html
  • 我们为何研究佛学—寻求真理需要

    是要给人减去痛苦,更进一步造成内心永恒真正快乐,因此我们需要他。在消极方面,他给我们除去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减去痛苦,积极方面提高我们内心境界,达到真正永远其他任何方法所求不到快乐。分述如下...狭路相逢,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,这种种都是苦。   2.快乐痛苦   快乐不常苦:快乐自不能算苦,但世间没有一个永恒快乐,所谓“好景不常”。快乐既不能保持永恒,则丧失时即感觉苦恼。快乐愈大,失掉时愈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3039914.html
  • 快乐之源

    困扰我修行次第问题,这次总算圆满解决了。同时我也知道了怎样把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;知道了怎样以对治自己烦恼来净化内心;还知道了轮回是怎样产生,要通过怎样方式才能断除,以得到永恒快乐……后来我...凡夫以寻求快乐为目,而结果往往找到都是苦呢?要真正断除苦根源,得到永恒快乐,除了学佛,别无它途。可能你心里会抗拒这个观点,那就让事实来裁判吧,只是千万别用你一生来做赌注!我始终觉得聪明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3045223.html
  • 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维护世界和平——在世界佛教会议上演讲

    被异化,人们对物质享受追求空前膨胀,从而恶一面在增长。在人类取得空前进步与成就同时,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忧患,当今人类,仍然是众苦交加,并没有达到永恒快乐,而人为罪恶,又加重了人们痛苦。在...(2004年7月16日)  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,人们对佛教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。佛教和平、理性与人本(与神本相对)精神,让越来越多明智人士认识到,佛教就是慈悲、理性、和平宗教。  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339529.html
  • 净化人心 世界和平

    从根本上消除痛苦根源,关键在于净化人心灵。 当今人类,并没有完全征服自然,人类没有达到永恒快乐;而且人为罪恶行为,加重了人们痛苦。在一些地方,为了少数人享乐和私欲,不惜发动战争,...提要内容:佛教倡导人类和平相处,和谐共存,净化人心,发扬慈悲精神,以平等智慧教义,消除战争,维护世界和平。从古之今,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,呼吁全世界佛教徒,高举佛教和平旗帜,发扬佛陀慈悲、平等...

    理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04712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

    生灵,并使其生命充满永恒快乐。佛教种种修持法门中,慈心观及悲心观,乃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圆融运用,都与慈悲理念密不可分,因而慈悲度世精神是大乘佛教之中心,是一切菩萨道基础。   三是佛教利他...中国佛教慈善事业   道 坚  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历史考验,并成为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,其因缘虽然众多,诸如佛教文化精深、中华大地特有大乘气象以及佛教四众弟子忘我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547878.html
  • 净慧法师在泰国世界佛教会议上演讲

    当今人类,仍然是众苦交加,并没有达到永恒快乐。而人为罪恶,又加重了人们痛苦。在一些地方,少数人为了享乐,不惜发动战争,侵占别国领土,干涉别国内政,掠夺别人财富,使得民不聊生,生灵涂炭,给被占领...净慧法师在泰国世界佛教会议上演讲 -   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 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,人们对佛教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。佛教和平、理性与人本(与神本相对)精神,让越来越多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2157837.html
  • 慈善自古有佛源

    正在饱受困苦折磨生灵,并使其生命充满永恒快乐。佛教种种修持法门中,慈心观及悲心观,乃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圆融运用,都与慈悲理念密不可分,因而慈悲度世精神是大乘佛教之中心,是一切菩萨道基础。  ...慈善自古有佛源 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历史考验,并成为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,其因缘虽然众多,诸如佛教文化精深、中华大地特有大乘气象以及佛教四众弟子忘我传教精神等等。所谓不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5560277.html
  • 问:修福原因和内容,为什么要修福?

    多闻、布施、定慧等七种,是成佛资粮,亦是转凡成圣基础,所以名为七圣财。 二乘圣人,拥有以上七种财富,由戒定慧力量,断除见思烦恼,超出三界,远离生死,享受生命宁静、轻安、而永恒快乐,是以名为出...因为福德与智慧,都是创造人生幸福快乐主要条件,亦是觉悟成佛基本因素。一个人如果有福无慧,生来傻头傻恼,固然不幸;若然有慧无福,穷困一生,更加苦恼。在修行学佛的人来说:有福无慧,属于痴福,福尽还堕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794788.html